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司新闻视频

浙江水利 2007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13-07-23

  开化:因地制宜 创新机制 扎实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作进程 
  开化县地处浙西山区,钱塘江源头,国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县域版图的85%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18个乡镇,449个村,总人口34.5万人,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据农村饮用水调查,全县31.34万农村人口中,饮用水不安全人数达26.17万人,占83.5%,且有1.75万人的饮用水中锰、锌、氟等指标严重超标。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山区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自2003起,开化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切合开化实际的饮用水建管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村饮用水难题。至目前,累计筹资5182万元,解决了128个村8.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饮用水工程的实施深受山区百姓拥护和支持,被广大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加强领导,合力推进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作出了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决策,制定《开化县农民饮用水“十一五”规划》、《开化县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根据省政府要求提前1~2年完成饮用水“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7~2010年计划解决353个村20.32万人不安全饮水,基本解决我县农村不安全饮用水问题。为加快纵深推进,开化县以“四个到位”确保饮用水工作有序开展。一是领导到位。成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农办、发改、水利、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部门合力推进的良好机制。连续四年列入县为民办实事工程和年度510重点项目,由县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督促检查。二是政策到位。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开化县农村饮用水管理办法(暂行)》等规范性文件,对工程建设资金、用地、用电、行政收费以及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明确,为深入推进饮用水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三是考核到位。出台了《开化县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考核办法》,与项目实施乡镇签订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农民饮用水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综合考核内容,并对考核中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乡镇予以奖励。四是宣传到位。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工程建设中,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的村作为示范点,以实实在在的工程效益,激发周边农村群众建设工程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开化是典型的山区县,县域面积广,地形复杂,村落分散,基础设施共享度不高,农村供水比较分散,且各地水源条件、工作基础、经济实力差别较大。我县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工程建设中推行“三种模式”。一是城市管网延伸供水模式。针对城郊型乡村,通过扩大城市供水工程规模和供水能力,向农村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实行集中联片供水,实现农村饮用水与城镇同网同质。目前,全县有12个行政村实行了城市管网延伸集中供水方式,受益人口0.9万人。二是集镇联村供水模式。根据地域和水源状况,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通过兴建集镇水厂,而后将管网向周边农村辐射。这种集中统一供水的模式,既降低了铺管建网成本,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全县有5个乡镇31个行政村采用该模式,受益人口2.83万人。三是村级独立供水模式。对离城镇相对偏远的农村,采取就地就近原则,通过“自筹、自建、自管”村级独立饮用水工程,配套建设净水和消毒设施,实行联户供水。目前,全县有85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独立供水,受益人口4.97万人。
  三、多方投入,拓展渠道
  开化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加之我县地处山区,工程建设相比平原和丘陵地区投入要大的多,建设资金不足是困扰农村饮用水工作开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本着“节俭办好事”的方针,想方设法拓宽投入渠道,在资金筹集上,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市场吸纳一点,村里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坚持政府补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资经营,鼓励受益者以出工、出资、出地等方式参与建设。除省里大力支持补助外,我们主要通过“三资”渠道,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难题。一是财政“补”资。自2006年起,在规划建设年度内,县财政每年按受益人口每人不低于100元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补助。开化财政已累计配套资金720万元。“十一五”期间,开化县财政将安排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解决20.32万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二是乡村“筹”资。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原则,通过项目资源的整合,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主动筹资和捐赠资助,扩大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几年来,全县乡村共筹集工程建设资金2321万元,弥补了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管理的热情。三是市场“引”资。通过市场运作的模式,对一定区域和原有的饮用水设施进行整体包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投资建设。目前,通过市场运作引资的有4个项目,吸纳民间资本投入1405万元。如:池淮金井水厂,通过项目包装,由个体企业主投资492万元,对濒临倒闭的池淮水厂进行技改扩建和管网延伸,使供水规模达到2000吨/日,解决了周边1.05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
  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的事业,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建设和管理好饮用水工程已成为解决农民安全饮用水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三项措施”,来确保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质量和长效运行。
  (一)规范程序。主要做到“五个规范”。一是规范申报立项。根据县情实际创新实行一“书”定方案,一“表”求长效的操作模式。一“书”就是工程建设民主决策申报书,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对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及运行管理方案进行民主决议。一“表”就是工程建设验收表。二是规范工程建设。村级饮用水工程统一由实施乡镇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制,加强建设质量、进度和资金管理的监督,确保施工和安装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三是规范材料采购。对大宗原材料如二氧化氯消毒器、供水PE管道和水表由政府统一采购,实行定点供应,保证材料质量,降低材料价格,减少工程投资。四是规范项目验收。严格把关,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予投入使用,责令限期整改。五是规范建档管理。对所有饮用水工程实行建卡归档,把工程建设民主决策申报书,设计文本,材料清单,管理措施,整改意见、验收资料以及水价标准、水费管理、水质检测结果、管理人员等情况以工程为单位实行档案化管理。
  (二)科学运营。推行三种运营类型。一是企业运营型。对城市管网延伸供水模式和集镇水厂联村供水模式的饮用水工程,由自来水企业和集镇水厂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管理,独立经营,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向群众收缴水费,并负责管网维护工作。二是协会管理型。建立以村民为会员的用水协会,制定本村饮用水管理办法,水费按成本计收,实行一户一表,有偿供水,聘任具备相应条件的人担任饮用水运行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运行维护。三是承包经管型。按照水利工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承包、租赁、买断方式,把经营管理权对外公开招投标,签订经营合同,由中标者负责建后运行维护管理。 
  (三)加强监测。根据不同的取水类型,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在保护区内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严禁耕作、放牧、洗涤和砍伐树木,不得兴建影响供水的其它建筑物,严禁擅自改建、破坏和侵占供水设施,并在取水点设置明显标志和保护告示。制定和完善农民饮用水安全处理应急预案,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饮用水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各乡镇卫生院为主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对农村饮用水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并在每年的枯水期增加监测次数。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及时落实补救措施,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安全一处。 
  开化县在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解决山区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与农民的需求、上级的要求,与发达地区兄弟市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县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方法,深入推进,切实解决开化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